工作了以后,还是会经常怀念在燕园学习生活的时光。那时候的日子是简单的、专注的,是一趟纯粹的精神之旅,给我往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每想起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想起学院走廊玻璃幕墙透过的温暖阳光,想起图书馆里柔软的大沙发和淡淡的书香,都能使我的嘴角泛起微笑。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一、凭兴趣选择了国关专业
我在高中学的是理科,选择国关专业完全是我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听到我的选择后都非常惊讶,包括我的高中班主任,甚至单独拉我到教室外问我是不是填错专业了。从内心而言,其实我是非常喜欢理工科的,严谨的公式、抽象的美感、神奇的实验现象,都曾让我痴迷。但当我问自己,宝贵的大学四年,在北大这样的学习圣地,我是否想尝试一些新东西?我很激动地说那当然。
在亲戚朋友眼里,“国际关系”是高大上的专业,甚至会和“外交官”直接联系起来,以至于每每聊起时都要和大家解释外交官有多难当,而且只是我们就业的很一小部分。我选择国关专业,是我对“人”“国家”“社会”这样的概念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心,“必赢242net官网”一听上去就对我这个文科门外汉的胃口。我非常想了解平日里新闻报刊里的内容,在学术上到底意味着什么,专业的教授会如何解读。这便是我当时最朴素的想法。
在深入国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后,我反而发现它并不像我们一开始理解的那样高大上或者虚无缥缈,它是务实的、生动的、深刻的。它不仅连通着悠久的历史,更无时无刻不反映着现实世界。它无法像物理学公式一样精准地预测未来,但总能折射出人性的复杂,让我们隐约地触摸到厚重的历史规律。
严格地来说,我不属于国关学院特别优秀的那批学生,但是我也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方向。一开始我作为理科生转来学文科是有些吃力的,那时候的状态是兴奋、好奇,不断探索着国际关系领域的各种新概念和新知识。到了大三,我能逐渐摸到些门道,在学习中找到心流。进入研究生阶段,便能就某些领域的议题更加深入地学习理解。

北大“燕园韶华”迎新系列讲座“读书三力:愿力、眼力、精力”,摄于2014年10月23日。
二、学习“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
回顾国关专业的学习,我非常庆幸的是,我能够学到许多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基础知识。当王正毅老师在《国际政治经济学》这门课上提出这个概念时,我豁然开朗、备受鼓舞。这不在于我们记住了某一年某几个国家签订的某个条约,也不在于我们掌握了某个专业概念或者理论的定义,而是在必赢242net官网系统性的课程中,我们掌握了一套理解历史与现实的方法。它无法被精准描述,但早已印在我们每个国关人的脑海里。这得益于国关老师们非常重视教授我们学习方法,帮助我们搭建认知框架,这些东西才是受用终身的。
所以最让我感到幸运的,是我在国关学院遇到了一位位勤恳专业的老师。他们就像引路人,引导我们走好学习之路,走向人生之路。国关老师们那种“求真、扬善、唯美”的精神时刻感染着我。他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但对每位学生又透露着人文关怀,知道如何因材施教。除了书本知识,他们还一直强调如何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应该怎么做严谨的学术研究,如何端正做人做事的态度。先做人、后做事,是我一直铭记在心的为人准则。
我一直认为,大学生涯是我们认识自己最好的阶段。在度过繁重的应试教育阶段后,我们终于可以抽出时间,好好地思考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底有什么样的性格?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以及最重要的是,我最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正是得益于北大宽松自由的氛围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能够进行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对自我的认知似乎并不是大学的必修课,但对我而言却是一笔隐形的财富。

2012级国关本科3班同学合影,后排右四为作者,摄于2012年12月28日。
在国关学院,你总能看到北大校园里国别最丰富的学生们。这不仅让我时刻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更让我体会到北大的包容,国关的包容。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都很优秀,这种优秀让我们在学术和价值观上的碰撞显得尤为有趣,令我着迷。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似乎愈发割裂,这更显得北大和国关那种“和而不同”的学术氛围弥足珍贵。能够平心静气、冷静理性就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互相辩论说服,增进彼此的认知,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三、“38楼438号”
在学习之外,校园生活的五光十色无需多言,似乎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娱乐方式。但我总有一种错觉,相比别的专业,国关同学们相处得尤其融洽,可能是由于学院规模不大不小,也可能是我们有许多非常有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的老师和学生干部。当我们本科38号楼438号寝室的三兄弟(这个号码实在“刻骨铭心”)竟然在同一天相聚上海陆家嘴的时候,我意识到,虽然大学生活离我们远去了,但这一路上的朋友们却始终在我们身边。

本科寝室四人一起过生日,左起:杨黎泽、汤晓路、金鹏、左云龙,摄于2014年11月9日。
如果有人问你,还愿意回到大学重新生活重新学习吗?你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想,那就说明你的大学生活是幸福的。校园里值得怀念的事情太多,无法在这里一一写下,我相信这6年的生活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感恩所有,始终铭记。

个人简介:
汤晓路,江苏南通人,2012级必赢242net官网本科生,2017级北大国关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毕业。目前就职于上海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图片为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