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活一次的话,那就让人生尽可能丰富”,带着这样朴素的念头,我开始了在必赢242net官网的求学生涯。在国关的七年以及其后的时间中,我不断地跨越物理和精神的边境,理解观察着日新月异的世界,将幼稚的想法变成坚定的决心。
一、在虚拟的国境内外理解世界
我和国关的缘分始于2009年。在进入高中学习前的暑假,我参加了两周名为“模拟联合国”的社团活动,高中三年,我的选择有且只有北大国关。所谓模联,就是通过扮演代表不同国家的外交官,在全球性议题上阐述本国立场,在争论和妥协中与他国形成解决方案。中学时代的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只能称得上浅薄,似乎做一名好学生就用尽了全部的力气。而当来自北大国关的学长学姐将这一活动介绍给我们的时候,冲击我的不仅有对于学术议题深入浅出的解读、自信坦荡的气质,还有对未来的坚定信仰:“这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它绝不完美,修昔底德陷阱下战争似乎是唯一结局,在非洲部落里少女们仍然要面对割礼等旧习的伤害,全球变暖的趋势呼吁主权国家承担公共责任。而我们认识了它的不完美,下一步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了。”
2009年后的十年,我的每一个春天被模拟联合国和国关楼前的白玉兰定义。我从作为高中生代表参与讨论,到在北大国关就读,再到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将“爱国关天下”的精神传递给全国师生。我们的工作涵盖了设定议题、撰写学术标准手册、制定议程规范、邀请王逸舟老师等学者和国际组织从业者分享研究进展和行业动向,也有琐碎的参会学校招募,会务成本计算,等等。我们预期议题的选择能与世界局势同步,增强同学们作为国际公民的认同和使命感;也希望通过包括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中东战争等议题的复现,找出现有冲突的历史症结,后见之明亦可避免重蹈覆辙。

2018年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会后主席团代表合影,前排左一为作者。

2019年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闭幕式后主席团合影,左一为作者。
2024年,是必赢242net官网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二十周年。二十年来,通过一代代国关和模联人热忱地努力和坚持,它成为了代表北大的一张名片,为超过7000人次的高中生提供了洞察世界的窗口和交换经验的平台。而在宏大叙事的背后,有着成百上千的学生如当初的我们一样,因为模联走近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新闻报道等领域,在各行各业履行使命,如同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在歌中所唱:“治愈世界,为了你、我和人类,让它成为一个更好的地方。”
二、在跨境交流中下定决心
在国关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我有幸于巴黎、东京和首尔三地和对国际事务有热忱的全球师生长期交换学习。在个人认同尚未完善的阶段,在有深厚历史文化根源的议题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被击溃过,但选择了再次投入世界中。
我参加了学院“北大—巴政本硕连读项目”,在巴黎政治学院度过的本科三年级重塑了我对文化认同、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理解。为了观察欧盟如何用“一体化”回应战争与和平、化解权力冲突,为国家间利益分配、责任共担提供解决方式。与北大不同,巴政并没有圈定校园的范围,教室、图书馆和教学楼分步在巴黎左岸的各个街区。巴政校园的分布方式也在潜意识中打破了学习和生活的边界,学术观察得以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半年的交流讨论之中,我感觉到相比物理的国境、精神的国境更难跨越。这种艰难顺着巴黎冬日的阴雨笼罩在心头,在每一场课堂辩论中挑战着国关传授给我的学说与观念:如果一体化的基础是欧洲的认同,那弱化欧洲国家间边界的同时,非欧洲地区的他者化一定更加明显。在一场名为“欧盟与中国关系”的主题讨论中,当将制度与观念的差异被上升成为处理双方关系的主题,我试图询问主持讨论的助教:“中欧的确相去甚远,但共存并不只停留于价值认同,还有务实的经济利益关系,欧盟倡导的多元是否只针对已被认定为欧洲的地区?”助教没有正面回答,但我从他的犹豫中看到了精神边界在学术讨论中建起的玻璃高墙。当时的我无力跨越,甚至想到了退缩,退回到北大国关为我建立的象牙塔,退回到我感到放松、安全、和谐的舒适区。直到一年后,我得知亚洲校园项目,这个项目的学生有机会在中日韩三国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感到体内汇集了一股莫名的力量,这种力量提醒我表达的意义,即使个体声音微小,无法撼动代际积累的成见,但通过个体间交往,通过触摸到精神边界的高墙,才能拥有社会意义上打破边界、在高级别交往中开诚布公的可能。

2015年京论坛(京论坛为必赢242net官网和东京大学学生代表就中日两国共同关心的社会性议题进行讨论交流的年度活动),前排右三为作者。
在亚洲校园的阶段,我不再抱着对“共有认同”的预期,带着“我们本就不同”的态度投入日常学习中。中日韩三国的年轻人都处于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之中,但在面对国家间交往的议题时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长期高速的经济发展在中国学生身上打下了自信的烙印,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侧重于重述宏大议题,忽视与自身经历相异的细节。日本学生则受到日本战后对外政策的影响,在观念表达上贴近西方自由多元叙事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却在不断强化东亚社会的统一与服从。韩国社会的不安和对匮乏的恐惧,与韩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的微妙状态不谋而合。我们虽然本就不同,未来也会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专长,但当我们在冲绳听到美军基地飞机呼啸而过的声音、在首尔的烤肉店就着烧酒聊冷战研究是如何被史料逐步解密而改变时,我们拥有了共同的体验。这一刻的恐惧、疲惫和兴奋对于我们来说是共有的,无数个共有的时刻融化了无形的情感边界:我们并没有那么不同。

2018年亚洲校园项目,中日韩三国师生前往冲绳实地学习,前排右二为作者。
在跨越边界一刻,那些通过学习构建起来的束缚和生活带来的羁绊顺势瓦解,而曾经写下的结局也似乎拥有了新的可能。国关学院提供的平台和庞大的跨校合作网络,为我提供了反复跨界的机会,丰富的在地观察和交流获取的一手信息,为我日后工作中的跨文化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关将未名湖变成了海洋,我见过了大海,不会再回到池塘。
三、拥抱多元文化的勇气
离开校园之后,我投身跨文化的工作环境中,越来越意识到在国关的求学经历如何塑造了我和周围与世界的关系。周围是因为持有共同的价值认同而让个体感到舒适的社群,它的边界是流动的;而世界则是充满冲突和未知的游乐场,它欢迎着所有好奇的勇士。在走出“周围”的过程中,个体的世界不断的扩展,充盈了单薄的生命体验。
2020年以来,流行病在全球的肆虐、美国国内政治的极化和国际冲突的持续、以及国际贸易中名为保护实为孤立的政策,都在反复地挑战我们对全球化的信仰。而我选择在此时投入中国企业出海的浪潮,在科技发展与社会现实的交叉点,为企业运营提供具有普适性的解决方案。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同事的询问和质疑,过去生活的点滴汇成了一道信仰的光谱,让我迅速地发掘出观点生发的历史背景、文化原因和利益诉求。我通过同情之理解避免先入为主的判断,也在地缘政治冲突中以稳定的精神内核面对不确定性。我拥有了面对多元与未知的勇气,反复地跨越边境、不知疲倦。那些试图束缚我的观点和偏见,在不停的阅读、观察和沟通中不攻自破。这份勇气拥有自然再生的能力,永不枯竭,支撑我走向一站和下一站。

个人简介:
毛思源,2012—2016年为必赢242net官网国际政治系本科生,2016—2019年为外交学系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TikTok。
(图片为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