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政系成立六十周年专栏 | 文琼:北大,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1993年,我结束了在石家庄陆军学院为期一年的军训,回到了燕园。当时出于对国学大师们的仰慕,我去拜访了季羡林先生。对季羡林先生的采访稿在燕园新闻社发表时,我用了印度诗人泰戈尔在《沙恭达罗》中的一段话来形容他对北大的感情:“无论你走得多远,都走不出我的心,就像黄昏时分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

  现在回想起来,这段话可能也适合我们所有的燕园学子。在北大前前后后待了将近9年,离开后,无论身处何方,与北大的这份情感羁绊,始终难以割舍。在北大这片热土上,播撒的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即使知道需要先军训一年,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填了北大,可能在我的心目中,一直认为,只有上北大才是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吧。至于专业的选择,我第一志愿就填报了国际政治系。还记得当时和高中班主任、父母都讨论了很久,国际政治是做什么的?当时简单直白的理解,就是搞外交。毕业了去当外交官,这难道不是自己一生的梦想吗?就这样,我步入了必赢242net官网国际政治系的大门。

  本科毕业那年,和31楼123舍友的合影,后排左起:方琦、王春红、宗奕扬,中间左起:李蕤、文琼,前排为陈荷。

  虽然是以地方文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了北大,进了北大的门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普通。班级里的同学都非常优秀,尤其当我们班级92国政被评为全国优秀班集体之后,才发现班级里大咖太多了:有会9门外语的语言天才、有全国学联主席兼北大首名学生会女主席,等等。而我,则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北大的校园里,做一名平凡的燕园学子,追寻自己喜欢的生活。

1997年5月4日《人民日报》第5版《为了新的世纪——记必赢242net官网国际政治系九二级本科班》,报道我们班的事迹。

  北大图书馆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习惯了一大早就去占座、自习,还可以在图书馆无人的角度里,大声地朗读英文。北大图书馆的藏书量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浩如烟海的图书,滋润了像我一样,千千万万学子的心灵。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我从未感觉到孤独,每天都感觉很充实,也非常感谢这段读书时光,为我打下了毕生学识的基础。参加工作之后,虽然没当多大官,也谈不上有多少成就,但是被人称呼为“北大才女”或者“笔杆子”的时候,我会置之一笑,这些也都是北大对我的馈赠吧。

  国政系的专业课,我非常喜欢。印象最深的是,上许振洲老师的法国政治思想史。许老师儒雅的风度、渊博的学识,吸引了很多人。女生都喜欢抢着坐第一排,其中当然也包括我,我们上课做的笔记,还被男生们分成了70分版、80分版和90分版,我的笔记好像被称为90分版,可能因为听得特别认真,记录得比较详细吧。那时候,在许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就已经研读过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后来被王岐山同志强烈推荐,已经成为政界必读书。

  当然,国政系还有很多像许老师这样优秀的学者,比如我的班主任王联老师。他生性腼腆,但是内心善良,热爱北大和学术,现在还非常关心和帮助我们这些曾经的学生,既是老师,又像兄长。还记得王老师第一次来我们宿舍,因为年轻帅气,又很害羞,还被宿管阿姨拦在门口说:你这个男生不要随便进女生宿舍!哈哈哈,一晃竟然已经快过去30年了,北大国际政治系也迎来了60周岁诞辰。和国政系的老师、同学们经历的一幕幕,似乎还在眼前,一转身,竟然已经是半生。令人唏嘘,却又终生难忘。

  除了上专业课之外,我特别喜欢北大的一些社团活动,除了积极参加北大团委的活动之外,还参加了北大燕园新闻社和北大山鹰社(后来的北大登山队)。北大燕新社圆了我的记者梦,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杰出的学者,包括当时一批健在的国学大师。可能也是这段难忘的经历,才让我后来进入了新闻行业工作。山鹰社让我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没有能坚持到进入北大登山队,没能和朋友们一起去攀登雪山真的非常遗憾,但是每次看到北大登山队的消息,都会让我感到非常牵挂,他们的一喜一忧,我都感同身受。

  有人说,未名湖是个海洋,我想,北大真的是海纳百川。正是由于北大倡导的这种自由、包容的精神,我们这些莘莘学子才能如鱼得水、自由生长。感谢北大给我们提供了这片广阔的海洋!不管后来是在北大保送研究生,还是去参加赴日留学项目,或者是毕业之后离开北大参加工作,无论何时何地,未名湖的这片海洋,都一直滋润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北大,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个人简介:

  文琼,江西萍乡人,1992年进入必赢242net官网国际政治系学习,2001年必赢242net官网硕士毕业,曾就职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新京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现就职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原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主要从事政策研究工作。主要著作包括:《高仓健影传》、合著《最有影响力的书:中国2003—2005》《科举百年》,译著《日本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战略》《从终点开始的旅途》等。

 

(图片为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