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帕斯卡•拉米(Pascal Lamy)先生访问必赢242net官网,与学院部分师生座谈。必赢242net官网教授、必赢242net官网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主持了座谈会,王勇教授、张海滨教授、余万里副教授、陈绍锋副教授、王栋副教授等参加了座谈会。

拉米先生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新书《日内瓦共识》。该书围绕全球贸易和全球治理,阐述了世界体系管理中的多样性和全球性。他指出,今天的国际体系承继于1648年以来的民族国家体系,其中最关键的要素依然是国家主权,各国政府始终立足于服务本国利益。而通过条约和国际组织建立国际体系则始于19世纪60年代,与民族国家相比,国际组织效率较低,也比较松散,前者依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行为体。
他认为,如果将全球贸易与移民、金融等其他领域相比较,全球贸易显然是最为强势、完整和复杂的一个系统。最明显的例证是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全球性组织,WTO的年度报告篇幅更长。WTO是伴随着一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存在的,美国在贸易领域的强势支撑了WTO规则的超国家性和规范性。WTO对于争端的裁决权和对于个体国家的驱动力,相较于一般国际组织来说显然更强势。因此,无论是研究WTO的机制还是关注进程中的争端,都是很有意义的。
拉米先生并不认为全球贸易体系的治理是完美的,但是他十分强调共识的重要性。他指出,很多方面全球贸易的治理之所以有效率,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是源自于历史教训——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各国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带来了世界大战的严重后果。另一个答案是,贸易的开放性对于全球治理十分重要,这比移民问题或者人权争端之类的议题更加贴近切实利益。
拉米先生还指出,过去开放贸易是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标,现在这个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简单来说,现在的全球网络中,进出口和关税的产生只是一瞬,真正重要的是不同环节之间的差异和转换。边界或者关税的意义正在逐步削弱,他甚至认为也许30年内这些壁垒会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例如技术障碍、安全问题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新壁垒。克服这些贸易障碍比原来要难很多,因为其形式多样,没有明确定型。各国政府设置这些障碍是为了保护国内消费者远离风险。这造成了博弈重心的根本性转变:一、不一定是以WTO为中心的讨价还价;二、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是站在制造商而非消费者的立场上;三、 TPP的驱动力在减弱,类似于TTIP那样的协议会风行起来。
拉米先生的结论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多边协调的机制,而WTO也需要找到适应新形势的生存方法。未来的挑战在于权衡协调参与方的数量,这会使贸易体系中的全球谈判走向一个迥异于过去的新阶段。
在提问环节中,教员们提出了关于“国际治理”术语的理解、WTO与中国的关系、国际组织内部架构、美国的作用等问题,拉米先生一一作了回答。他认为,所有加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国家都部分地主权问题上做出了妥协,这也和欧盟的机制有共通之处,而大国之所以如此为之,是因为这样的妥协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国利益;中国加入WTO,对于中国自身来说是很大的进步——WTO是既有秩序的一部分,中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来适应,但是如果中国没有加入WTO,中国今日巨大的经济成就是无法想象的;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严格算来已经持续了将近140年,这是意识形态和历史契机造成的,他们善于将体制领导优势转化成自己的利益,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格局还将持续;WTO的内部架构是比较有效率的,每个回合的谈判中真正的障碍基本存在于各成员国内部的博弈,同时,应该致力于建立新的贸易评价体系和标准,不应该局限于旧的仅以进出口量来衡量的国际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