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马英九的就职演说,现在各方评价不太一样,我评价的参照系有两个:一个是今年3月22日的胡吴会,一个是他2008年的就职演说。对比两个参照系,马演说在大陆政策部分可以用「退缩」来形容。因为2008年的演说提了可以签署两岸和平协议,这次只字未提;关于两岸政治对话、政治协商也都不涉及。3月22日的胡吴会是国共高层首度共同确认两岸同属一中,吴伯雄做了一个明确的表示;这本来当时被认为是两岸、至少是国共两党产生的一个最大的交集,在政策宣誓方面一个最大最新的突破。所以大陆会期望,马在「520讲话」时也能够表达两岸同属「一中」,结果他没提,让人感到有落差。
「一国两区」 两个版本
至于说「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既有积极含义,也有消极作用。马英九在岛内讲只能这样讲,他是台湾版的「一国两区」,吴伯雄来大陆是两岸版的「一国两区」,是有区别的。
第二个值得重视的信息就是讲话提到,在未来四年要开拓两岸合作新的领域,包括巩固和平、扩大繁荣、深化互信。但是他提「深化互信」,却没有大陆方面所期待的从「九二共识」到两岸「同属一中」的表示,这是有落差的,所以认为大陆政策有退缩。我认为,就职演说是个常规动作,马英九这四年任期的大陆政策未必在这次就职演说里真正表示,可能在其他场合讲一些关于两岸对话、政治互信的内容会更加算数。
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有影响的主要是对台军售,近期美国表示要出售F-16C/D型战机给台湾。这是美国要散发一些信息,表示美国在台海局势上是起作用的,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不会缺场。所以未来美国还会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来干预,要看当时的情况、形势;这跟它在东亚、亚太的布局也有关系。如果美国部署完毕,可能干涉的程度会深一点;在部署的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一点动作,但动作有限。
反过来想,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作为也受中美关系制约,中美毕竟是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持什么立场,反应程度如何,美国要考虑。
国际空间 马将「要价」
马英九对国际空间问题的论述也引起关注。马英九未来可能向大陆方面在国际空间的问题上要价。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主要是关于台湾参加一些不涉主权的国际组织、国际公约,比如我们已经通过两岸协商,台湾可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如果两岸和平发展的趋势能巩固、深化,马英九又在其他场合对大陆政策做一些进取性的表示,一些国际空间的问题可以以个案的形式得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