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年度的人权报告再指责中国,也无法阻止和否定中国在人权与法制建设上的进步。中国再怎么驳斥美国的指责,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和冲淡美国对中国的“人权攻势”。
从2012年以来,中美关系就一直杂音不断、甚至数度风波骤起。从1月5日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美军未来20年战略指导计划,到1月17日美国推出被认为专门针对中国军队“拒止战略”的“空海一体战概念报告”,可以说,两国领导人即使想看到两国关系稳定下来,也难以顺心如愿。
现在冲击中美关系的各种事件,常常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出现,不仅频频测试北京与华盛顿关系的“政策底线”,更是折腾着两国官方和民间的神经。近期又冒出孔子学院风波、美国国务院2012年人权报告对中国的人权指责等新的争议事件。对于中美两国关系中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我觉得中国公众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中美关系无疑是今天这个时代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关系。出现各种问题,一方面说明了两国关系互动频繁的基本性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美关系中战略、经济、政治、外交、社会以及军事等等基本要素相互缠绕而又常常具有争议性的基本事实。例如,究竟如何定性中美关系?在我所做的研究中发现,有74%的受访者认为中美关系是“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关系。
在人类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很难想象有一种关系会是如此的兼具“黑白两面”的特征,并将普通社会关系光谱的“两极”都糅合在中美关系中。如果中美关系注定这么复杂而又让人“既爱又恨”,那么,两国关系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首先我们在心态上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美国年度的人权报告再指责中国,也无法阻止和否定中国在人权与法制建设上的进步。中国再怎么驳斥美国的指责,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和冲淡美国对中国的“人权攻势”。
人权争议作为中美之间的“结构性争议”,我们大可“各说各话”。冷战结束以来,西方总是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喋喋不休,我们的建设事业不是照样如日中天吗?此外,在口气强硬地对美国的人权报告作出回击的同时,如果我们也能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或许是中国真正体现崛起中大国胸襟和气度的重要方式。
孔子学院在美中国教师和志愿者的签证限制问题,则远比美国国务院人权报告要复杂得多,让人联想这是否是美国对中国目前正在对外国人进行的“三非”清理的一种报复。很多朋友认为这是美国在战略上阻止和遏制中国对美文化输出的战略性举动。我认为这就有点“上纲上线”了。我在美国至少访问过三家孔子学院,并和中美两国在孔子学院工作的朋友坦诚交流过。我们国家花费了巨资、在全世界推行的“软实力建设”的孔子学院,绝大多数都办成了“语言短训班”。孔子学院办到今天,其运营模式本身也有一些值得反思之处。5月25日美国国务院表示暂缓相关措施的实施,不是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的结果,而是全美汉语学习已经形成声势和市场的结果。
中美关系,确实是“剪不断、理还乱”。如何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我历来主张要斗智、斗勇,但不要斗气。
进入朱锋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