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18日讯(记者 冯竹 段留芳)07年,《助跑80后》的创始人昕原,美国回来以后,开始了四年的基金生涯,期间,写了四篇关于经济社会的文章,后来才发现昕原的这方面的思考意愿已经不是为了商业,不是为了投资赚钱而是确确实实自己关注的东西不一样了,于是便决定投身于社会科教领域开始创业,但是创业并非易事,具体选择什么样的项目是个很严峻的问题,在这方面昕原有着自己的体会,中国网教育频道邀您一起来看。

文化事业可以塑造一个社会的灵魂
采访中谈及该栏目的创办初衷时,昕原回答,2004年,在必赢242net官网国际政治系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后,就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深造,并于2005年获得公共经济政策硕士学位。在不断追求上进、积极丰富自己的同时,我也在思索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并洞察和领悟到青年发展问题的重要性,而正是这些为我之后致力于精英青年培养事业做了铺垫。
哥大毕业之后,我先后在美国爱德曼公共关系事务公司(Edelman PR)、美国中国学院(China Institute)等国际知名公司及各种非盈利社会机构实习、工作过,又作为投资分析师任职于美国纽约千禧基金公司(Millennium Partners)。2007年,我回到中国,在私募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Hao Capital)任投资经理。这些跨领域跨行业的经历和磨炼,让我能够更深刻地思考中国在全球化发展中的未来,社会经济从微观到宏观的运转方式和变迁,以及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我一直坚信,文化事业可以塑造一个社会的灵魂。一直以来,除了主修专业之外,也一直将精力投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北大在校期间,我自修了传播学,这也为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2009年年末,创建了北京跃岸嘉内创意文化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首席策划师,我先后组织了近十次高校和职业青年实践教育活动,内容涉及就业、创业指导、社会能力培养、生活理念和社会责任探讨、人生观与价值观交流等等。
提高青年的社会认知和自身的发展规划能力很重要
当时,我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内容,特别是思想教育的精髓,与新形势和新时期对精英青年的新要求充分结合,注重青年人思考力和行动力的有机互动和发展,着眼于青年人国际化视野和世界公民意识的塑造,并通过主题活动的体验教育方式,推动青年人在主动地参与和体验中,自发地思考和学习,形成内生行动力。
通过对以往组织青年活动的经验总结,我认识到,提高青年社会认知和自身发展规划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为此,决定制作一款有品质、有内涵、有高度、同时又最贴近青年人群需求的访谈栏目,来帮助当代青年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和使命感。2012年年初,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前期筹划、充分准备和积累沉淀,我策划的青春励志互动访谈栏目《助跑80后》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通过独到的设计理念、创新的表现形式,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希望能多角度多通路地分享对80后成长、成才非常有益的生活智慧和成长经验。
自去年2月份起探讨尝试各种方案约50种 创业初期很纠结
昕原接着说,这个公司在我看来它不是一个公司,是一个平台和一种创意工作室,它主要是产生内容思想,在初期根本想不出明确的产品就开始做了。搞了很多青年创意活动。
大家觉得以前的活动都是怎么吃,怎么穿,没有像我们这样的,过去来跟大家交流怎么想。好像感觉到沟通吧,我希望能够跟我的受众达到交流状态,当时大家觉得挺有特点所以我就有有信心了。在2011年我正式的想把这个事情变成一个产品,不管这个产品是不是一个商业化的产品,都希望这个产品能够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受到大家接受和不断补充的一种实际的东西,所以我们在2011年正式的开始研发现在的这档栏目。
我们从去年的2月份开始和电视台探讨,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案,磨合了多少次。用了大概50种方案来体会这个栏目该怎么搞。一般的电视台栏目,三个月都已经上线了,我们搞了一年。这种很漫长的过程,在我看来可能真正体会到所谓,如果你是一个母亲,怀孕生孩子的过程,时间过的很快,但是怎么也生不出来,就是那种状态,你特别的希望能知道孩子长什么样,他总是让你觉得长的不对,还要再长,还要再变,很纠结的一个过程。
嘉宾背景资料:昕原,电视栏目《助跑80后》总策划、总制片人、主持人。2004年,在必赢242net官网国际政治系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并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深造,于2005年获得公共经济政策硕士学位。《助跑80后》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于3月29日起推出的一档全新的大型互动式访谈栏目《助跑80后》,每周四晚间9:38首播。本栏目专门为当代青年度身打造,在每期节目中邀请一位成长和成就值得青年人借鉴的嘉宾到场,与青年朋友自由、平等的交流,并为他们解答在职业规划、生活情感、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前两期嘉宾有冯仑和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