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下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郭阳博士走进《国际法与国际关系》本科生通识核心课堂,为同学们带来《国际人道法在当代武装冲突中的适用及挑战》专题讲座。郭阳博士曾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官员、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法律顾问、高级政治顾问。讲座由《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课程任课教师、必赢242net官网助理教授赖华夏主持。

图1 赖华夏介绍主讲嘉宾
讲座一开始,郭阳博士分享了他作为中国红十字会赴叙利亚救援队领队前往土叙地震一线的经历,引导同学们从情报、指挥、后勤三个环节思考救援工作。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被调动起来,跟随者郭阳博士的生动讲解,进一步深入到对人道行动的思考之中。

图2 郭阳博士为同学们授课
郭阳博士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国际人道法的定义与核心原则,从立法的角度解释了区分、比例和预防原则的形成,以《天空之眼》《孤独的幸存者》《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勇者》等电影中的情节为例,展现了军事必要与人道考量之间的持续张力。

图3 讲座提纲
从荧幕转向现实,郭阳博士以当前的武装冲突为例,从“历久弥新”的传统挑战和“旧瓶装新酒”-新的作战手段与方法两个层面分享了对国际人道法适用问题的思考。以无人机为主要手段的定点清除方式,攻击含有危险力量的设施等做法,属于传统挑战,仍然能够在当前的国际人道法体系中找到适用的条款;自主武器、太空武器等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作战手段与方法,在国际人道法的适用方面则存在一定的争议。最后,结合自身丰富的人道行动经验,郭阳博士分享了中立、独立、公正的人道行动面临的挑战,介绍了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普遍性、统一性七项基本原则,启发同学们思考战争背后围绕人性的永恒争论。

图4 郭阳博士回应同学提问
郭阳博士讲授生动,他丰富详实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案例中法律条文与现实政治的尖锐碰撞,不断引发同学们的思索,现场气氛热烈。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希望更多了解在人道行动一线的工作体验和思考,郭阳博士一一回应,称赞同学们思维活跃,鼓励大家将对人道行动的热情与个人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讲座最后,郭阳博士从自身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出发,分享了对“国际法如何影响个人生活”这一问题的见解,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本学期的《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课程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图5 现场同学踊跃提问
供稿 | 李天旭
摄影 | 李天旭
责编 | 赖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