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晚,随着中国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少刚所做的讲座《当前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在学生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必赢242net官网2024年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前沿名家系列讲座画上了圆满句号。
该系列讲座系必赢242net官网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重点打造的课程之一,于2019年开启,得到新奥集团的大力支持,具体由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主任张海滨教授和助理教授陈沐阳组织。课程旨在突出该专业的国际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特色,特邀国际组织和政府资深官员、大使和知名学者举办特色系列讲座,深化学生对深刻变化中的世界格局以及国际组织在国际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的理解。学生从讲授者的丰富实践和深刻洞察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启示,提升认识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的境界和水平,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技能,开阔全球视野。
该课程是必赢242net官网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IO&IPP)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必修课程、国际公共政策(MIPP)在职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同时也是必赢242net官网研究生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证书项目课程,已被列为必赢242net官网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本学期,来自必赢242net官网、新闻与传播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元培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系、教育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体育教研部、数学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等北大不同院系的一百五十余名本硕博学生参加了系列讲座。
阵容豪华 “大咖”云集
2024年9月至12月,前沿名家讲座系列共邀请了十三位具有丰富国际组织和外事工作经验及深厚学术造诣的官员、大使、学者为广大师生带来十三场精彩讲座。他们分别是(按讲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贾德·塔博特 (Jad Tabet)、孟晓驷、刘超、刘志贤、谢波华、刘昕生、刘利群、冯仲平、任明辉、李瑞英、申玉彪、张宁、张少刚(详见下表)。
主讲人与讲座主题列表(按讲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主讲人
|
职务
|
讲座主题
|
贾德·塔博特 (Jad Tabet)
|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黎巴嫩分会名誉主席、贝鲁特美国大学工程与建筑系兼职教授
|
全球治理下的世界遗产保护:机遇和挑战
|
孟晓驷
|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文化部副部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
|
文以载道,言以化人——外事口才与沟通艺术的实践提升
|
刘超
|
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和部队原司令、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军控协会理事
|
我在联合国维和部队担任司令
|
刘志贤
|
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外联司前司长、中国联合国协会前副会长兼总干事、现常务理事、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人才项目评审专家
|
国际裁军与全球安全——开辟一个没有化学武器的新世界
|
谢波华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前参赞、外交部礼宾司前副司长、中国驻瓦努阿图共和国前特命全权大使、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
|
从联合国看中国的大国崛起
|
刘昕生
|
前中国驻塞浦路斯和坦桑尼亚大使、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
|
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与中国参与实践
|
刘利群
|
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
|
全球政治议题中的妇女问题
|
冯仲平
|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欧洲学会会长
|
欧盟与中欧关系
|
任明辉
|
必赢242net官网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前助理总干事
|
从全球大流行准备与应对谈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变革
|
李瑞英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会长
|
镜头前的语言表达
|
申玉彪
|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
|
世界遗产工作的“第五立面”
|
张宁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留学基金委原副秘书长
|
国际胜任力人才的需求和培养
|
张少刚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党组成员,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原司长
|
当前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的热点焦点问题
|
内容丰富 观点精彩
该系列讲座主题设置多元、涵盖面广,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交叉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十三场主题讲座既包含了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的传统核心内容,如联合国的历史、欧盟与中欧关系、国际经济机制、文明的交流互鉴;国际公共政策的热点问题,如世界遗产、化学武器、人权谈判、性别平等、公共卫生;也包含了国际事务实践的具体内容,如国际胜任力、外事口才、镜头前的语言表达、国际维和实践等。同时,该系列讲座注重探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十三位主讲人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为学生呈现精彩的分享与独到的观点。
9月24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黎巴嫩分会名誉主席、贝鲁特美国大学工程与建筑系兼职教授、国际知名建筑师贾德·塔博特 (Jad Tabet)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全球治理下的世界遗产保护:机遇和挑战》的精彩讲座。他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遗产保护和全球治理的定义和理论框架,又详细回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SECO)从1954年到2005年以推动国际条约的方式为保护世界遗产所做的贡献,并指出世界遗产保护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部分。他强调,遗产这一概念正在随着历史地发展而演变成更广泛的概念,不单单聚焦于有形的文化遗产,如纪念碑和历史文物,更包含文化象征、社会传统等无形的非物质遗产。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塔博特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世界遗产保护当下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如武装冲突、气候变化、发展需求等等。他指出,面临多重挑战,我们一方面需要聚焦当地社会和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应用新兴科技手段,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并参与世界遗产保护事业。

贾德·塔博特在授课
10月8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文化部副部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孟晓驷博士以《文以载道,言以化人——外事口才与沟通艺术的实践提升》为题,与同学们分享了她在外事口才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感悟。在讲座中,孟晓驷老师结合从事20余年的文化外交和对外交流经验、通过丰富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阐释了外事工作中口才的重要性。她强调,口才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甚至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她进一步指出,交流中情绪和内容同等重要,要注重情理交融,不仅要亮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更要用讲故事的方式为自己的谈话增效。最后,她总结了配合口才的四个要素,即声音明快自然、服饰优雅贴切、交流谈吐有节、举止儒雅得当,这些细节在外事交流中往往决定着成败,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孟晓驷在授课
10月15日,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和部队原司令、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军控协会理事刘超将军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我在联合国维和部队担任司令》的精彩讲座。讲座伊始,刘超将军展示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蓝色贝雷帽,并对维和行动做基本介绍。他强调,维和是非战争行动,维和部队只具备防卫能力,不具备对抗能力,所以不能与正规军队发生正面冲突。之后,刘超将军向同学们介绍了维和司令的岗位申请流程以及所需具备的能力。讲座下半场,刘超将军结合自身经验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维和的日常任务,包括保护平民和联合国人员、监督有争议的边界、监督和观察冲突后地区和平进程、保障冲突区安全、保障选举安全等。他指出,维和要以安理会授权为基础,行动则要以FEB(Force Employment Book)和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为指导原则。最后,刘超将军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思考。他指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身份正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如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需要更多讨论与研究。

刘超在授课
10月22日,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外联司前司长、中国联合国协会前副会长兼总干事、现常务理事、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人才项目评审专家刘志贤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国际裁军与全球安全——开辟一个没有化学武器的新世界》的精彩讲座。刘会长首先介绍了化学武器的基本概念,通过历史案例带同学们回顾了化学武器造成的多起惨剧。随后,刘会长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介绍了世界各国为禁止化学武器而展开的人道主义行动:既有《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国际协定谈判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有技术专家、政府官员、研究学者协同构建的跨学科、跨区域合作,更有刘会长本人为化武管控事业而遍布全球各地的奋斗足迹。最后,刘会长基于化武管控的具体议题,对国际裁军、安全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为同学们参与国际组织工作提供宝贵建议。

刘志贤在授课
10月2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前参赞、外交部礼宾司前副司长、中国驻瓦努阿图共和国前特命全权大使、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谢波华大使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从联合国看中国的大国崛起》的精彩讲座。谢波华大使以历史进程为主线,回顾了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梳理了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的历史脉络,生动再现了新中国建立后在联合国舞台上的外交风云。在讲座的第一部分,谢大使讲述了中国近代内忧外患的屈辱历史,阐述了中国外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旧式外交向近现代外交的转型过程。在第二部分,谢大使探讨了抗日战争对二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的重要推动作用。在第三部分,谢大使通过展现中国在冷战时期依托联合国平台开展外交活动的历史图景,结合一手资料,还原了外交博弈的真实场面。他详细叙述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艰难过程,使同学们在了解一些不为人知的外交故事的同时,加深了对中国外交的理解。谢大使的讲座从联合国视角讲述了中国大国崛起的历史,让大家对中国的近现代外交史有了全新的认知。

谢波华在授课
11月5日,前中国驻塞浦路斯和坦桑尼亚大使、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刘昕生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与中国参与实践》的精彩讲座。刘昕生大使首先以人权概念的起源为引入,简要叙述了人权的发展演变及其被应用于国家间政治,最终成为联合国乃至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原则的过程。他指出,国际人权保护是联合国工作的重要部分,而联合国人权机构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从最初的人权委员会转变为如今的人权理事会。中国自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对联合国人权事务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为联合国人权机构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接着,刘大使回顾了中国参与联合国人权机构的历史。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连续多年挫败部分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发起的有关中国人权问题的提案,在联合国人权机构中发出中国声音。他结合具体案例,生动地讲述了各阶段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问题的干涉和指责及中国的应对方式,既强调历史脉络,又不乏微观细节。最后,刘大使结合自身长期从事联合国人权事务工作的经验和观察,对中国未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将中国人权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进行了探讨。

刘昕生在授课
11月12日,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刘利群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全球政治议题中的妇女问题》的精彩讲座。讲座伊始,刘院长比较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区别,指出“性别平等”目标仍任重道远。她从性别平等的基本共识入手,强调谈论妇女问题首先要厘清概念,进而才能在同一认识上对话。讲座以妇女问题在全球政治中受到的关注、达成的共识、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在推动性别平等过程中的行动与贡献为主要脉络,介绍了性别平等相关国际文件、联合国主导的四次妇女议题国际会议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运行机制,展示了性别平等的落实进展以及男性力量、多学科探索等因素在推动性别平等中的作用。刘院长指出,全球妇女发展仍然面临挑战,我们既要关注由性别角色期待所带来的对妇女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双重压力等传统挑战,也要关注由新冠肺炎疫情、新兴科技发展等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最后,刘院长从中国通过教育建立“性别平等”社会共识,达成妇女发展全方位进步、引领构建妇女命运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推动性别平等的行动和贡献。

刘利群在授课
1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欧洲学会会长冯仲平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欧盟与中欧关系》的精彩讲座。冯仲平教授的讲座围绕与欧盟相关的十个核心问题展开。他首先从个人工作经历入手介绍了欧盟的组织机构,讲述了欧盟作为国际特殊行为体的独特性。之后,他梳理了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背景、发展进程、具体成果、核心动力和重大阻碍,并就英国脱欧与民粹主义兴起、中东欧局势、欧洲共同防务、中欧关系等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冯仲平教授指出,民粹主义引起的欧美国家的变化是继苏联解体、新兴经济体崛起后的第三大巨变。民粹主义提倡“反建制、反主流、反传统”,以经济全球化、欧洲一体化和移民难民为攻讦对象,对欧洲的政治生态及未来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展望未来,冯仲平教授认为欧洲一体化很难逆转,现有成果不会丧失,但欧盟也难以建成真正的欧洲军队。最后,针对中欧关系,冯仲平教授强调,竞争性仍将在欧洲对华政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中欧应在经贸、气变、绿色转型、地区冲突等共同利益领域加强合作。

冯仲平在授课
11月26日,必赢242net官网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前助理总干事任明辉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从全球大流行准备与应对谈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变革》的精彩讲座。任明辉教授首先比较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突发大流行”概念与过去“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间的区别,并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历史上的大流行疾病及其他全球重大卫生挑战,包括重大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患等。接着,他介绍了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历史和现状,以时间为线索,串联了14世纪国际卫生合作的萌芽,19世纪从国际卫生会议到国际卫生组织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世卫组织为主导的国际卫生治理体系的成形,20世纪90年代全球卫生治理黄金时期等几个重要阶段。在梳理历史的过程中,他强调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法律规范、融资机制、治理主体的重要作用。之后,他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职能,分析了准政府间国际卫生组织及主权国家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作用。最后,任明辉教授探讨了当前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变革与及其未来展望,论述了民粹或民族主义回潮、区域化或全球化转向集团化等趋势对全球卫生治理可能产生的影响。

任明辉在授课
12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会长李瑞英老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镜头前的语言表达》的精彩讲座。李瑞英老师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为同学们分享了新闻播报的台前幕后。她强调,新闻播报者首先要拥有积极、正确的态度,练就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她指出,正确的态度源自于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心、以及对于自己岗位的认可。她鼓励同学们,在当今分工细化的背景下,不论身在什么岗位,都可以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在新媒体时代,应抢占舆论制高点,关注细节、提升品质,持续推进好感传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最后,她还从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等多个维度阐述了职业规划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应当培养的素质。

李瑞英在授课
12月10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申玉彪为同学们带来题为《世界遗产工作的“第五立面”》的精彩讲座。讲座伊始,申玉彪简要回顾了《世界遗产公约》诞生和早期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近4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世界遗产工作涉及诸多国际国内利益攸关方,他鼓励同学们“跳出遗产看遗产”,从“第五立面”观察和解析世界遗产全球治理。他结合良渚古城遗址和北京中轴线等我国近年申遗项目,分别从宏观上和微观上生动呈现了世界遗产申报、评估、审议等全流程各个环节,启发同学们思考新时代如何通过世界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最后,他解析了2016年第40届大会审议耶路撒冷老城保护状况、2017年第41届大会审议希伯伦老城申报项目、2018年第42届大会审议哈萨绿洲、罗西亚蒙大拿金矿申报项目等近年来亲历的非典型案例,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世界遗产工作的复杂性。

申玉彪在授课
12月17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留学基金委原副秘书长张宁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国际胜任力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的精彩讲座。张会长首先分析了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他指出,成为具备国际胜任力、学科交叉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国际卓越人才是当今时代的需求。随后,他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多个机构出台的国际胜任力评估指标,着重介绍了联合国国际公务员招聘所依据的国际胜任力指标体系评估框架。同时,他紧密围绕全球视野、跨文化学习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剖析了国际胜任力的内涵要求,并比对国内外教育培养政策,明确中国青年需要努力的方向。最后,他从了解全球视野下的文化差异、培养沟通交流能力、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等角度,深入分析了提升国际胜任力的理论与方法。

张宁在授课
12月24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党组成员,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原司长张少刚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当前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的精彩讲座。张会长首先介绍了国际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他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的相关国际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实体性国际机制,他们代表性强、涉及议题广泛,但效率相对欠缺。二是以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论坛机制,他们的与会层级高、作用重要,但时常难以平衡各方利益、达成政治共识。接着,张会长提出并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十个热点问题,包括全球南方问题、碳关税问题、劳工问题等。他指出,近年来数据流动与数字经济、国际经济治理机制改革等问题成为焦点,是全球治理的新挑战。张会长认为,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利益博弈愈发明显。随后,张会长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简要概括了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基本立场。在讲座的最后,张会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要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的相关论述,讨论了中国如何参与全球治理。与此同时,张会长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打下基础,将来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事业中。

张少刚在授课
互动热烈 效果显著
通过这十三场精彩的讲座,同学们不仅聆听了讲座嘉宾的经验分享,更与每位嘉宾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在问答环节里收获了丰富的前沿知识,加深了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同学们均表示受益良多,讲座嘉宾也对北大学子的专业知识、思维深度和提问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非常愿意在北大与同学们交流。

讲座嘉宾与同学们在课上和课下互动
学生感想节选
21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 杜斯凝:邀请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来实地给讲座,嘉宾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进行讲解,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
24级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硕士 胡媛:这一学期的讲座课程主题多元、内容丰富,各位嘉宾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一线经历,让我对本专业的应用性有了更好的感知,也更深刻地了解了国际事务前沿议题、国际组织的运作方式,拓展了我的专业知识,开拓了我的眼界。课后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
21级心理学专业本科 马仪雯:主讲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内容丰富的主题讲座,作为其他院系的同学能从中学习到很多,也对国关院系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对于不那么关注国际事件国际问题的我来说,这门课程让我有了更广阔更宏大的视野和角度,收获很多。
24级体育专业硕士 何雪珲:这门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绝佳机会。通过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的讲座,我对国际事务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全面,涵盖了从联合国到区域性组织,再到非政府组织等多个层面的国际组织。讲座内容紧跟全球治理的最新发展,使我能够把握国际关系的最新趋势。讲座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还结合了实际案例分析,这有助于我将抽象的概念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课程中的问答环节极大地增强了互动性,使我能够直接向专家提问,这种直接的交流对于深化理解非常有帮助。
供稿:肖遥驰
文字素材:陈一鸣、王易乾、王介宏、夏堃、徐博睿、钱堃一、
陈婷婷、徐樱露、孙煜轩、高子逸、王婧宇、刘奕辰、张钰汶
摄影:吕紫烟
责编:陈沐阳